从高中开始入手的耳机少说也有好几十条了,之前群吹水时也会装作一个“老烧”,使用一些类似“中高低频”“声场”之类的玄乎的词描述自己对手上耳机的看法。但确实没有从来没有好好记录下来。所以现在就装模作样评论对自己有过印象的耳机,和那些用这耳机听过的那些令人怀念的歌曲。

威索尼克vsd1s

算是自己入手的第一款耳机了。如果不算上铁三角某款极其失败的男声塞子。声音暖轰,是非常传统的流行塞,同时也毫无特征可言。不过当初用它来听一些中v曲子,如《唱给雅音宫羽》之类的。我还是能记得当初的感动。

创新 creative air

某次生日家人送的礼物,虽然我还补了一半的钱才到手。算是我高中时期入手的最贵,也是我最喜欢的一款耳机。这是一款平头耳挂式塞子,耳挂不仅可以耍帅,在跑步也能防止掉落(虽然带着这塞子夜跑的估计也只有我一个了)。声音就两个字,清纯。他并非如今水月雨这种通过过分拉高高频、压缩低频的方式来标榜自己的“清纯”,而是以不加音染,通过发声结构来展现音乐本质的魅力。不戴上海绵套甚至难以听见他的低频。虽然这不是一个一耳朵听上去就让人喜欢的声音,但夜晚戴上它闭着眼,听着音乐从心间缓缓流过,也别有一番美妙滋味。推荐歌曲是《まどろみの約束》,冰菓的ed,清丽的女声配上爽快的吉他,朦脓述说着二人的情意。

sony 1a dac

大学后我想着有了更多余钱,要不去买个以前都不敢想的头戴式耳机吧。正值当时耳机吧有两只头戴式耳机正讨论得如火朝天。一款是铁三角的MSR7(陌生人妻),另一款便是某信仰教的1a。虽然铁三角这款头戴式又是号称“甜美女毒”,又是“面向acg听众”。但如上文所说我曾经买过一款铁三角的塞子,虽然那款塞子素质算不上差,但扭曲的调音还是使得我至今都没再入过铁三角的产品了。另一方面,由于我并不想在前端做过多投入,而索尼的1a正巧有一个自带耳放的配置。于是我就顺利入手了sony-1adac。这款产品完美的诠释了索尼做耳机的理念——往死里轰头就完事。

这并不是指索尼除了轰头的低音之外一无是处,相反索尼的耳机一般三频的质量都比较稳定,哪怕是1a也有着出色的中高频,它并不会被轰头的低频所掩盖。戴上耳机,你能听到沉稳凝实的人声,明亮婉转的高音。因为索尼的浓厚音染,声音并不如清泉清冽,而是如同音乐厅中华丽地回响。可惜这个音乐厅对低音有更高增益。导致听久了之后,总会感到耳朵被低音轰的有点疼痛。索尼显然对调音用力过猛了。

这耳机比起编曲繁杂的JPOP,其实更适合更单纯的一点的CPOP或者欧美流行。比如Owl City 的 Brid with a broken wing。其实他这一整张专辑我都听了很多次,和Carly Rae Jepsen 一起是我为数不多会主动去听的欧美歌手了。

水月雨 nameless(无名)

我愿称水月雨这个牌子为耳机圈的营销大王,一个明显是为了追求高解析的“女毒”塞能称之为“acg”塞子。acg里写摇滚和核的都应该给自己开除“acg”籍了属于是。虽然它一直标榜自己追求HIFI,追求高素质。但很抱歉我前后买了三条水月雨的塞子,我只能从中听出刻意地拔高高频,压低低频,扩大声场。听惯一般调音的耳机后是很难适应水月雨这“独树一帜”的风格的。甚至于有水月雨的用户认为听水月雨可以矫正自己的“听音观”,不被垃圾调音洗脑。对此我只能说,“正确”听音观关我屁事,哪怕有人觉得地摊耳机好听我也会说“啊对对对”。听歌本就是件个人的事,何必还得追求大众的正确。

言归正传,无名是我买的第一款水月雨的耳机。缺点我已经说过了,但它也并非一无是处。在听一些“几乎没有低音”的“女声”作品的时候,还是能收获意料之外的听觉体验。我认为它的目标可能正是那些只听这些作品的人。这里我也正好有一首 nameless的 アイシテ可以推荐。nameless是一个日本的女声翻唱双人组合。正好是同名组合演绎耳机魅力了。这首歌中组合的二人在左右声道反复吟唱自己那小小爱意,微妙的情感在心中萌芽。

拜亚动力 dt880

第一次听应该是和室友去北京旅游,去逛了很多耳机店。我当时执意想要一个冷声的耳机,以治愈我那被索尼暖声轰炸的鼓膜。先去了北大周边的一个小店。老板一看就是个很高冷的老烧,听到我的要求他觉得很诧异“冷声并不好听啊?”,但最后还是给了我一款塞子。很可惜这款塞子对于我来说仍然太暖了,虽然在他这个老烧看来我更像是不懂行的新人。但我只是想找到自己喜欢的那个声音罢了。最后去了久负盛名的天域联达。然后在那里试听了这款耳机。

然后我就知道了,什么叫做真正的“冷声”(开玩笑的)。dt880完美符合了我对一个女声音乐的期待。它所展现出的那种清冷的感情,比起1a的热烈,更让人心颤。同时它的三频也相当和谐。低频并非森海系那种下沉很深的低音。而是悬在脖子的高度。比起森海这种虽然下潜深但也失去了一些一体感的低频来说,我更喜欢dt880这种既具有乐器分离度,也不会因为太分离而失去乐曲浑然一体的感觉。总而言之,这趟北京之旅能听到这个耳机就不虚此行了。

关于这个耳机,其实我能推荐的歌很多,因为本身定位是监听耳机,所以三频均衡的它几乎适合任何风格。但我还是想推荐下,我当时用来测试冷声的一首歌。《不可思議のカルテ(不可思议的病历本)》,动画《青春期猪头少年不会梦到兔女郎学姐》(日式轻小说标题orz)的片尾曲。每一集由动画中不同的女角色演唱。我常听的是双叶的版本。这首曲子,没有沉重的打击乐器,也没有刺耳的金属和电子合成声。开头便是少女的轻声吟唱,悄然而至的伴奏轻盈而又梦幻,在这梦境之中少女将自己深藏的心思娓娓道来。

final e3000

当然在天域联达,我并没有只听了dt880就心满意足地回去了。我在那还听了许多其它品牌和价位的耳机,其中不乏榭兰图又或大奥这类老烧经典。但都太贵了,而且需要好的前端搭配。而我更希望一个不需要太多前置条件就能出好声的耳机(顺道一提,dt880也有低阻版本可以用手机作前端)。无意中,听到了这款耳机。

这大概是我目前最喜欢的一款入耳式耳机了。前前后后买了三条,狂热的时候天天戴着听歌。final是一个日本牌子,以前跟skullcandy之类的牌子一样是做时尚耳机了。不知道哪天突然开了窍准备进军传统耳机市场。虽然说比起国产耳机性价比还是不太行。但在调音方面可就赢太多了(国产耳机调音一直有点死板)。虽说final e3000阻抗比起一般手机配塞要更高,但基本音量调大点也能有个不错的声音。他的调声是偏中低端的,但低端下潜比较浅,量比较多。水月雨老板曾经在知乎测评过,认为是“低频肥大,不太符合正常的听音观”。但“hufi”就“hufi”好听就完事,像森海那种极深的下潜反而并不讨我欢心。而且他最优秀的厚度刚刚好的中频,以及突出但并不刺耳的高频,而肥大的低频恰好起到了一个背景里烘托氛围的作品。并不像索尼那样直接轰到盖过中高频。也不像水月雨那样,全无低频。固然由于它的低频质量并不好,所以不适合听古典之类的传统重视低音质量的音乐。但对于日式流行妥妥够了。(水月雨学着点,别做个听古典耳机硬说适合acg了。acg音乐只有古风是吧)。

既然是“hufi”,就是适合听一切流行曲风,但低频比较丰富的歌曲会更加适合这款耳机,这里我推荐的是ずっと真夜中でいいのに的《勘ぐれい》。一首贝斯存在感比吉他还大的歌,戴上耳机随着活泼的贝斯蹦蹦跳跳,感受到acane那独特的少女感。

Intime Sora碧 Light

另一款我喜欢的日厂耳机。属于是初听惊为天人,习惯后反而没那么耐听的类型。但它仍旧是一款性价比很高的耳机,不少人都认为他比final系列更适合用手机直推。其主要原因就是它的阻抗非常的低,只有足足22欧姆,音量很低即可推动。同时它在易推的同时仍然保持了一个相当高的素质、直接拿手机推也不逊色其它500价位的耳机。这款耳机的调音偏冷,但却不会显得声音生硬,究其原因是它的音染非常严重,填上了声音本身尖锐的部分。它付出的代价,就是不太“hifi”。特别是听一些现场live的原声,会显得很奇怪,不真实。总体来讲它的中高低频都相当优秀。低频下潜较深相对量就有点少,跟低频肥大下潜浅的final e3000形成鲜明对比。尤其在女声的中高频上,不同于水月雨着重强调少女的清丽感,sora反而更适合那些并不那么少女的女声。她把能量集中到了一个中高音之间的一个位置,这个位置女性体现的更多是柔情和温柔,而非单纯的元气感。Intime 和 水月雨 显然对女毒各有自己独特的见解。

承上所述,我给这个耳机推荐的音乐是豚乙女的《狂人日记》。一首东方project同人社团的歌曲,应该只是和鲁迅撞名字了吧。豚乙女的女声走的就是温情路线,她声线的特质正好被Sora 碧 Light体现的淋漓尽致。戴上耳机,你感受到的并非少女的活力与小心思,而是一个饱经风霜的女人将她内心深处的故事娓娓道来。

总结

以上,是对自己曾经入手的耳机一个简评,或者说是一种追忆。都说耳机摄像入坑毁一生,但在大多数发烧友去追求那些昂贵器材的时候,我们也可以去回归初心,去买些价格相对低廉质量却不差的耳机。虽说耳机是用来听歌的,但是好的音乐并非必须要靠好的设备才能体现。玩耳机对我而言只是一种游乐,就像是入手新的鼠标,入手新的键盘一样。它固然作为工具是有功能性的体现,但同时它也如同一个玩具一般让人们玩赏。抛开那些虚幻又玄学的行业术语,当戴上了新入手的耳机,点开播放键时,只需要去聆听,去感受,从耳机传进双耳的声音,是否让你沉浸在这音乐的海洋。这便已然足够。